「華人戴明學院」是戴明哲學的學習共同體 ,致力於淵博型智識系統的研究、推廣和運用。 The purpose of this blog is to advance the ideas and ideals of W. Edwards Deming.

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

中國遊客"爆買" ("Bakugai")真日貨;中國遊客"爆買"真日貨 中國3億中産階層的重擔: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商品的企業

中國遊客"爆買"真日貨

儘管東京和北京之間的政治關係頗不融洽,前往日本的中國遊客數量卻不斷增加,且狂購日本原裝貨,其出手之闊綽,讓人嘆為觀止,一個專用日語詞竟亦"應運而生" 。
Chinesische Touristen in Tokyo Japan Touristen
(德國之聲中文網)"Bakugai"(日語:爆買)是日本人因中國遊客狂購"日本製造"商品現象而創造的2015年度熱詞,意指中國人像蝗蟲一般湧入日本購貨中心、電器店、小百貨商場和免稅專櫃,大數量購買。
爆買
東京購物區銀座日日出現交通混亂狀況,人們已然見怪不怪。它其實也是當局促進旅遊業措施的結果之一。為吸引更多遊客,扶持旅遊業和零售業,日本政府尤其放寬了對亞洲遊客的簽證規定,並相當成功。原定至2020年實現外國遊客數量達到2000萬的指標--比2013年翻番--今年便將實現。因為,2012年秋季以來,日元比值大幅下降,在日逗留費用相應降低,在日購貨也更划算。不過,高峰尚未抵達。日本政府現在計劃將每年入境旅遊人數升至3000萬。
購買力最強旅遊群體
中國人早已成為在日外國遊客中的最大群體。據日本國家旅遊組織(JNTO)提供的數據,2015年1月至11月,日本共迎來約1800萬外國遊人,中國人竟佔四分之一,約為460萬,同比增加一倍以上。作為比較:韓國人360萬;台灣遊客340萬。
日本零售業收入相應攀升。2015年第三季度,外國遊客在日總支出首次超越1萬億日元(76億歐元),人均支出18.7萬日元(1416歐元)。統計數字顯示,第二季度,中國遊客的支出約佔外國遊客總支出40%,遠超正常比例;第三季度,中國遊客人均支出28.1萬日元(2127歐元),其中一半用於購物。
Die Hauptgeschäftsstraße Ginza in der japanischen Hauptstadt Tokio bei Nacht am 16.11.2007. Foto: Matthias Schrader +++(c) dpa - Report+++
東京銀座夜景
直達福岡遊輪旅遊
與中國隔海相望的日本沿海城市也迎來中國遊輪旅遊大潮。中國人遊輪超級遊的目的:"日本製造"商品採購量以艙內放得下為限。2014年,開赴位於南部九州半島的海港城市福岡的中國遊輪有91班次;2015年,這一數量將翻三番,因為,坐船可以攜帶更多東西,而坐飛機則要替超重物品另付費用。
遊輪旅遊熱讓福岡市一躍成為日本稅收最高城市。為適應規模不斷擴大且持之以恆的旅遊大潮,2015年7月,一個新的遊輪碼頭在福岡市投入運營,當地接納遊輪能力由此一下子擴大3倍。一艘遊輪可以運載多達5000的中國人。抵港後,大巴將游客直接送至電器商場和福岡市內的博多運河城(Canal City)購物區。短短數小時內,中國遊客便人均支出9萬日元。
爭購原裝貨
遊客們只青睞"日本製造"商品。其一,是因為它們的高質量;其二,是由於日本國內監察嚴格,所購物品可確保是真正的品牌貨。一名中國遊客就承認,"在中國,廉價假貨充斥於市"。其三,是因為匯率划算,使人有物美價廉之感。從自動煮飯鍋、吸塵機器人、空氣淨化裝置,電動牙刷到化裝品、避孕套到胃藥,所有高值日常商品,在在成為搶手對象。
鳥取縣(Tottori)的境港市(Sakaiminato)面對的旅遊熱潮更大。一旦來自中國的某艘遊輪到港,這個袖珍小城內,中國人一下子就顯得比當地日本居民人數更多。越來越多的遊客爭購沙子梨(Nashi)一類上品水果和其它美味。當然,都需是"Made in Japan" (日本製造)。
不過,有一種商品讓中國遊客們的高度期待落空:電控加熱抽水馬桶坐墊。它們發現,這種坐墊是"中國製造"。

*****
中國3億中産階層的重擔

2015/12/31


相關新聞
  「聽説7月剛上線的電商就融資了3000萬美元」,10月底中國的創業者之間流傳著這樣一條消息。得到百度等互聯網巨頭出資的正是這家上海的新興跨境電商網站「波羅蜜(Bolome)」。

中國國內日本商品價格較高引發了赴日「爆買」(中國大連市)
在中國的電商市場上,日本商品的價格通常為日本國內零售價格的1.5~2倍。「波羅蜜」的日本採購人員直接從廠家和批發商拿貨,以此來削減成本。最終以與日本國內幾乎相同的價格銷售。12月(上線的第5個月)的銷售額預計將達到5000萬元。

  中國2015年1~6月的國際旅行收支逆差額約為440億美元,相當於國內消費總額的4%左右。而2015全年的中國國際旅行收支逆差有可能達到1000億美元。不僅海外旅行,中國的消費資金正以各種各樣的渠道流向海外。

  代購興起  「幫我買6000塊錢的寶麗化粧品」,11月下旬,東京的一名中國人主婦李琳(化名,32歲)收到了上海一位熟人的下單信息。

  手錶、西裝、營養品……。個人交易不用繳納關稅,因此能以較低的價格買到海外商品。李琳的客戶大概有300人,在夏冬打折季時每月的訂貨額能達到300萬日元。李琳笑著説:「我這都算少的了」。

  出現「爆買」現象的背景是什麼呢?

  常駐上海、熟悉中國經濟的西村朝日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野村高志指出,除了人民幣升值外,「通過關稅等準入壁壘來保護本國製造業,中國的這一限制框架現在仍然存在」。

  不信任國産品牌  中國對出口産業的外資企業實施優待政策,迅速成長為「世界工廠」。另一方面,以高關稅對國內市場進行保護。

  比如,汽車的進口關稅仍為25%。加上車輛進口稅等之後,進口車在國內的售價最高能達到國外的2.6倍。再比如耐吉運動鞋,中國售價比美國零售價高出約25%。

  阿里巴巴集團的創始人馬雲認為,已在消費方面覺醒的中國中産階層人口已達3億人。變得富裕的消費者能夠在網上和通過口碑獲得十分豐富的信息。未參與國際競爭的中國企業所生産的大部分産品雖然價格低廉,但性價比很低。

  2015年1月,中國公安當局偵破了一起用工業鹽冒充食用鹽的犯罪案件,不法人員將2噸工業鹽偽裝成食用鹽轉賣給超市,而工業鹽的致死量僅為3克。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和假貨流通屢禁不止,對國産商品的不信任加速了消費的外流。

  中國政府提出要從投資主導型的成長模式轉向消費主導型,實現「新常態」下的經濟可持續增長。中國能否伴著陣痛開放國內市場,培育出能夠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商品的企業呢?

  3億中産階層的擔子著實不輕。

沒有留言:

網誌存檔